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话说“午时三刻”——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法文化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正在此时,梁山好汉一齐发作,“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卢俊义要被处斩,也是在十字街头法场上,也是“午时三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等在酒楼上的石秀吼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拔刀跳下去,拖起卢俊义就走。 其他的古典小说里也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比如《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为神”,讲任被判凌迟处死,押赴刑场,“只等午时三刻”。结果任居然在刑场上端然坐化。 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并非如此。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执行死刑。而且还规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有人计算后认为,按如此规定唐朝一年里能够执行死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时刻上,唐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大约合今下午一时到五时之间)行刑。并不是“午时三刻”。而明清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对于行刑的时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实际上在清朝的小说里,这种“午时三刻”行刑的描写就不太多。比如《醒名花》第七回里说:“当时秋尽冬初天气,凡各府州县监牢内,有那十恶不赦的重囚,例于此时处决。是日双流县知县高捷,接得圣旨到来,开读过了,即把处决有名的几个斩犯,到了五更时分,绑到十字街坊行刑。”这说的就是在大清早行刑。 相反也有黄昏行刑的。清人笔记《梦厂杂著》里记载了梅州的一桩奇案。当地一个强奸杀人犯蔡阿三被判死刑。钉封文书(死刑执行令)到达时,恰好知州公出,州里只有一个吏目(管治安和监狱的小官),无法监斩。吏目找来当地驻军的游击(军官)商量,那游击说:“文武一体,我为什么不能监斩?如果按制度请邻州的知州来监斩,至少要三天,会延误期限。”吏目就拆了封,下令提取死囚。两人商议停当已是下午,拖拖拉拉到行刑时已近黄昏,来到城外刑场,天下起雨来,天色更暗。那挑来临时充当刽子手的营兵从来没有杀过人,行刑前一杯连一杯|<<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夺命琴音·下一篇文章:探秘神秘的江湖:古代镖局都有哪些行业规矩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6mj.com/news/wuxia/0742511928F7GDDIE29BI0FIDGBFCH.htm
为何齐天大圣到了娄底新化甘居第二
廖永华
揭秘:国民党女兵为何裸身大逃亡 惨遭彝人“吃葡萄”
佚名
旧时妓女勾人魂魄手段大揭秘
揭秘:谁是皇帝们第一个性体验的女人
春宫图的妙用:揭秘古代女人为什么钟爱春宫图
揭秘杨贵妃如何亲自为安禄山洗澡
明朝太监为何敢性骚扰守寡皇后?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童养媳皇后
本站
揭秘乾隆陵墓神秘女尸 为何尸身不腐面目如生?
揭秘古代史上被6个皇帝疯抢60年的女人
放牛娃的传奇故事
宫女图的故事
蚕神姑娘的传说
青蛙写给小鱼儿的信
小猪学喷水的故事
小猪换鸡蛋的故事
猪太太生宝宝
借不到玉米种子的狗熊
聪明的小白兔搬南瓜
最漂亮的小老鼠卡卡
长耳朵兔和小老虎的故事
大树公公和耳朵的故事
哪吒闹海的故事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画扇判案
杏婵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的传说
白蛇与许仙
羞花
闭月
落雁
沉鱼
萧皇后和宣华夫人是两位被人多次易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愚人节神话
历史十大红颜祸水
迷住宋徽宗的李师师
凤凰山
蚕花娘子
石香炉
蝙蝠双飞梁祝魂
白娘子和许仙
皮匠附马
宰相肚里能撑船
坐标:中国·昆明
QQ:53072028
邮箱:53072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