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路卫兵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篇外篇(二十) 鼓声雷动,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远处,几名矫健的骑士挥鞭策马,正在展开激烈的角逐。战马如飞,腾起一路烟尘,时而稍有间隔,时而挨得很近。他们都拼命想甩掉对方,或是优势超越对方。跑在最前面的那人尤为抢眼,单就其一身的铠甲披挂和精湛的骑术,谁也看不出她是一个女人。只是,她的脸上更多了几分英气和霸气。她与另外几名久经沙场的战士一起,“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魏书》),引来将士们的阵阵欢呼。 这不是在拍电影,也不是马戏团的马术表演,而是当年古战场上的一副真实场景。这个一身戎装的女子,也不是那个妇孺皆知、替父从军的传奇女英雄花木兰。花木兰是个文学人物,其事迹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她的原型是谁,一直也存有争议。而眼前这位女子,却是在《魏书》中实实在在有着专门记述的。她姓潘,和花木兰同时代,人称“潘将军”。 潘氏没有花木兰“千里赴戎机”的诸多悲剧色彩。上面这一幕,是她到军中省亲,看望丈夫李大眼时发生的。大眼“令妻潘戎装”,和骑士赛马,有点搞怪的意思。如改编成电影,也是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潘氏的丈夫杨大眼是清水氐人,也是位响当当的人物。杨氏一族在十六国时期,曾两建仇池国,打造了一处乱世中的“桃花源”,颇具传奇色彩。杨大眼的祖父是后仇池大秦王杨难当,后仇池被刘宋灭国后,他举家逃往北魏。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杨大眼“少有胆气,跳走如飞”(《魏书》),自小练就一身好功夫。 杨大眼的功夫有多神奇,北魏尚书李冲最有发言权,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评价相当高,也是他的心声。孝文帝拓跋宏让李冲为朝廷选拔人才,大眼前去自荐,李冲开始并不认可他,大眼说你不认没关系,让你瞧瞧真本事,“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用一条三丈长的绳子绑在头发上,撒丫子狂奔,“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脑后的绳子像箭一样飘直了,马都追不上,速度之快可想而知。这有点像《功夫皇帝方世玉》里,方世玉在四百米接力赛时的最后一棒,当时方世玉的辫子也飘直了。看到杨大眼如此功夫,围观之人无不惊叹。李冲当即录用,拜为统军。李大眼跟随拓跋宏征战疆场,“所经战陈,莫不勇冠六军”(《魏书》)。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升至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潘氏“善骑射”,功夫不知是不是杨大眼教的。潘氏长得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一个女扮男装的人,要想在军中不被认出来,长相最起码要中性化些。柳叶眉杏核眼,说话甜美圆润,再走个模特步挽个兰花指啥的,你再看不出她是女人,眼神也忒差了。所以,私以为,当年的潘氏,也应该有几分现代“超女”的风采。这样一个女人,又好舞枪弄箭,在性格上应该是爽朗型的。与骑士们赛完马,大家回到营中,潘氏“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魏书》),一点也没有小女人的扭捏,已足以说明其性格上的男性化。将士们称他为“潘将军”,还是很贴切的。 花木兰的故事是否取材于潘氏,或者有着潘氏的影子,我们无从考证。在路卫兵看来,花木兰应该是众多像潘氏这样的群体女人的一个提炼与升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女人舞刀弄枪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北朝民歌中,还有一首与《木兰辞》相媲美的《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一个劲马疾风,射箭百发百中的女英雄跃然纸上。 之前的十六国时期,也有个了不起的女人,就是前秦王苻登的皇后毛氏。虽贵为一国之后,却是“美而勇,善骑射”,身手了得,绝对偶像级人物。苻登被后秦大军突袭,攻入大营,毛氏“弯弓跨马,帅壮士数百力战”(《通鉴》),杀死了七百多敌人,比起男人来有过|<< << < 1 2 > >> >>|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篇外篇(二十)
鼓声雷动,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远处,几名矫健的骑士挥鞭策马,正在展开激烈的角逐。战马如飞,腾起一路烟尘,时而稍有间隔,时而挨得很近。他们都拼命想甩掉对方,或是优势超越对方。跑在最前面的那人尤为抢眼,单就其一身的铠甲披挂和精湛的骑术,谁也看不出她是一个女人。只是,她的脸上更多了几分英气和霸气。她与另外几名久经沙场的战士一起,“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魏书》),引来将士们的阵阵欢呼。
这不是在拍电影,也不是马戏团的马术表演,而是当年古战场上的一副真实场景。这个一身戎装的女子,也不是那个妇孺皆知、替父从军的传奇女英雄花木兰。花木兰是个文学人物,其事迹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她的原型是谁,一直也存有争议。而眼前这位女子,却是在《魏书》中实实在在有着专门记述的。她姓潘,和花木兰同时代,人称“潘将军”。
潘氏没有花木兰“千里赴戎机”的诸多悲剧色彩。上面这一幕,是她到军中省亲,看望丈夫李大眼时发生的。大眼“令妻潘戎装”,和骑士赛马,有点搞怪的意思。如改编成电影,也是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潘氏的丈夫杨大眼是清水氐人,也是位响当当的人物。杨氏一族在十六国时期,曾两建仇池国,打造了一处乱世中的“桃花源”,颇具传奇色彩。杨大眼的祖父是后仇池大秦王杨难当,后仇池被刘宋灭国后,他举家逃往北魏。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杨大眼“少有胆气,跳走如飞”(《魏书》),自小练就一身好功夫。
杨大眼的功夫有多神奇,北魏尚书李冲最有发言权,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评价相当高,也是他的心声。孝文帝拓跋宏让李冲为朝廷选拔人才,大眼前去自荐,李冲开始并不认可他,大眼说你不认没关系,让你瞧瞧真本事,“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用一条三丈长的绳子绑在头发上,撒丫子狂奔,“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脑后的绳子像箭一样飘直了,马都追不上,速度之快可想而知。这有点像《功夫皇帝方世玉》里,方世玉在四百米接力赛时的最后一棒,当时方世玉的辫子也飘直了。看到杨大眼如此功夫,围观之人无不惊叹。李冲当即录用,拜为统军。李大眼跟随拓跋宏征战疆场,“所经战陈,莫不勇冠六军”(《魏书》)。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升至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潘氏“善骑射”,功夫不知是不是杨大眼教的。潘氏长得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一个女扮男装的人,要想在军中不被认出来,长相最起码要中性化些。柳叶眉杏核眼,说话甜美圆润,再走个模特步挽个兰花指啥的,你再看不出她是女人,眼神也忒差了。所以,私以为,当年的潘氏,也应该有几分现代“超女”的风采。这样一个女人,又好舞枪弄箭,在性格上应该是爽朗型的。与骑士们赛完马,大家回到营中,潘氏“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魏书》),一点也没有小女人的扭捏,已足以说明其性格上的男性化。将士们称他为“潘将军”,还是很贴切的。
花木兰的故事是否取材于潘氏,或者有着潘氏的影子,我们无从考证。在路卫兵看来,花木兰应该是众多像潘氏这样的群体女人的一个提炼与升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女人舞刀弄枪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北朝民歌中,还有一首与《木兰辞》相媲美的《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一个劲马疾风,射箭百发百中的女英雄跃然纸上。
之前的十六国时期,也有个了不起的女人,就是前秦王苻登的皇后毛氏。虽贵为一国之后,却是“美而勇,善骑射”,身手了得,绝对偶像级人物。苻登被后秦大军突袭,攻入大营,毛氏“弯弓跨马,帅壮士数百力战”(《通鉴》),杀死了七百多敌人,比起男人来有过|<<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中国古代历史上女子失身的十二种结局·下一篇文章:惊天一解:宋江思慕的玄女娘娘是徽宗之女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6mj.com/news/mingnv/1061814237GJ5CI310H13D9I1B46D2.htm
揭秘千古传奇女子:穿越隋唐两朝后宫的萧皇后
佚名
朱棣生命中的两个奇女子
商传
真实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秦良玉
马克西姆
三国花木兰——赵云
花木兰替父从军
放牛娃的传奇故事
宫女图的故事
蚕神姑娘的传说
青蛙写给小鱼儿的信
小猪学喷水的故事
小猪换鸡蛋的故事
猪太太生宝宝
借不到玉米种子的狗熊
聪明的小白兔搬南瓜
最漂亮的小老鼠卡卡
长耳朵兔和小老虎的故事
大树公公和耳朵的故事
哪吒闹海的故事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画扇判案
杏婵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的传说
白蛇与许仙
羞花
闭月
落雁
沉鱼
萧皇后和宣华夫人是两位被人多次易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愚人节神话
历史十大红颜祸水
迷住宋徽宗的李师师
凤凰山
蚕花娘子
石香炉
蝙蝠双飞梁祝魂
白娘子和许仙
皮匠附马
宰相肚里能撑船
坐标:中国·昆明
QQ:53072028
邮箱:53072028@qq.com